业务范围
服务流程
 当前位置:首页  >> 出版必读  
书籍的版本
书籍的版本
 
 
一、版式
 
版框——书版四周绕以墨线,称为版框或边栏。一道墨线称作单栏,两道墨线称作双栏。天地两边一道墨线,左右两道墨线,称左右双栏。四周皆为两道墨线,称四周双栏。
 行格——版框之内用直线分成若干行,每行都有若干字,著录时,多记半页若干行若干字,遇每行字不一致时,则取其最多或最少者记之,外加“不等”二字。这种著录方法,称为行格。
 版口——又称版心、书口,为书页折叠之处,位于每页版面正中的位置。版口有专供折叠时作标记用的鱼尾图形,其中间称作中缝。
 象鼻——版口上下各有一个空格,叫做象鼻。象鼻中全都空白,称作白口;中间有一道墨线,称作黑口;黑线或全黑的称作大黑口或粗黑口。上下象鼻中刻有书名卷数等称作花口。
 鱼尾——版口中间酷似鱼尾的图形,是折纸的准线,有黑白两种或单双、三鱼尾。上下鱼尾间供印书名、卷数、页数。
 书耳——版框之外,左右上角有时刻一小长方框,称书耳,里面多用来题写篇名。 
 
 
 
二、版别 
 
写本——未经刊刻,仅以工楷抄写的图书流传于世,称写本,如明代《永乐大典》、清代《四库全书》和历朝实录等,皆工楷缮写,称内府写本。
 影写本——依照宋元旧版书籍原貌摹写,字体笔画,行格款式与原本几乎完全相同,称作影写本。如虞山钱氏述古堂影宋精写本《说文系传通释》、毛氏汲古阁影抄宋刻《群经音辨》。 
 抄本——用手写之书称作抄本,年代不详者称作旧抄本,抄写精美,字体秀丽者称精抄本。如汤淦抄《河汾诸老诗》。 
 稿本——已经写定而未刊印的书稿,称为稿本。如果稿本为著者亲笔书写称手稿本,如清翁方纲《复初文稿》、法式善《梧门诗话》。由书手抄写后经著者修改校订的称手定底稿本,如清桂馥手订的稿本《晚学集》。凡搞本请他人代为缮写者称清稿本。 
 彩绘本——用多种颜色绘成之书称彩绘本。如明成化时何庭瑞编《圣迹图》。 
 原刻本——凡初次刻印的图书,称为原刻本。通常认为原刻本校勘精确,内容更贴近于原稿,而重刻本难免讹衍脱误,故藏书家或学人每以原刻本为贵,但也有重刻转精,超越原刻之上者不可一概而论。 
 翻刻本——一般指根据原刻本重新雕版印行之书,在版式行格上可与原刻本相同,有时也不尽相同。 
 覆刻本——又称影刻本。为保持宋元稀见刻本面貌,据原刻影摹上版开雕与原刻无异称覆刻。用宋版覆刻的称“覆宋”,用元版覆刻的称“覆元”。 
 初印本——版片雕成,最初印刷之书。其特点是字迹清晰,墨色匀称,边栏完整。 
 后印本——指经反复印刷后的图书。因印久,版片模糊,字迹漫漶,边栏缺损,常有修补的痕迹,不及初印本可贵。 
 百纳本——选择零散不全的各种书版,聚集一起印成的图书,称百纳本,如同和尚所穿的衣服,经过多次补缀而成,故名。如清人宋荦用宋元版集有百纳本《史记》,商务印书馆印有百《二十四史》。 
 修补本——古旧版片因年久每多漫漶烂损,经修整补配后印行的图书,称修补本。历经多次修补称递修本。如宋代蜀刻《七史》,经宋、元、明三代多次修补,称三朝递修本。 
 配本——将不同地区数种不同版本的书配成一部完整的书,称配本。如毛氏汲古阁配补扬州诗局刊本《说文解字通释》,清末金陵、淮南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五省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,版式不一而配成一书。 
 活字本——采用胶泥、木、铜、铅、锡、陶瓷等材料制成一个个方块字排印而成的图书,世称活字本。 
 石印本——采用石版印制的书本。其法先用药墨将原稿写在特制的纸上,待微干覆于石面,用力压,就会留下药墨的痕迹,此时揭去纸面,滚以油墨,文字画面即印在纸上。 
 丛书本——收入丛书中的单本著作,称丛书本。有时也冠以丛书名,如《墨海金壶》、《学津讨原》中的单行本,简称《墨海》本、《学津》本。 
 批校本——经过藏书家或学者批点和校勘的本子。如果出自名家之手的批校本,有时对版本的源流考察、对文字内容的校勘,往往有独到的见解,极具参考价值,向为藏家和学者重视。 
 评点本——刻有评点的书本。一般随文刻有夹批、眉批、段后评、篇后评以及圈、点等,盛行于明末和清代,著名的有李贽评点《水浒传》,金圣叹评点“六才子书”,三妇合评《牡丹亭》等。 
 
 三、装帧 
 
卷轴装——又称卷子装。早期书册装祯形式,与装裱好的书画近似。敦煌石室中藏唐五代写本图书,皆采用卷轴装,用木杆等作轴,从左到右卷成一束,谓之一卷。 
经折装——也称梵筴装。早期图书长卷动辄数丈,为便利阅读,遂按需求尺寸将其反复折叠成折子,并在其前后加装硬纸版书面,系由印度贝叶梵文佛经演变而来,故名经折装。 
旋风装——又称龙鳞装。一说用一张整纸对折,一端粘于书的最前页的左边,另一端向右包到书背,粘在书的末页,这样不仅不会散落,而且阅读时就可以从头翻到底,从最后一页翻到前面第一页,回环往复,有如旋风,故名。一说将一长纸裱成手卷,将截断的页子都粘在底纸上,每张右端留有余尾,即将余尾自右向左逐页依次后缩,壮如鳞次,故称龙鳞装。故宫博物院藏唐吴彩鸾《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》系宋代原装。 
蝴蝶装——简称蝶装。将每张书页反折,使版口朝内,单口向外,并将各页中缝被口以糨糊粘结成书脊,以硬纸包裹作为书面,阅读时若蝴蝶展翅飞舞,故成蝴蝶装。其特点是除书背不易损坏外,其他三面如有损伤或霉湿,可以随时裁切,原书不会受损。 
包背装——始于元代,流行于明代。将书页有字的正面正折,书口向外,后背用书衣包裹,不露书脑,称包背装。此装法与线装相近,唯一不同之处在不打孔穿线而已。如北京图书馆藏有元刊《汉书》、《文献通考》等,均为元刊元装。明写本《永乐大典》和清代《四库全书》也都采用此装订形式。 
袍套装——也称金镶玉。其法在每页折叠之夹层内镶衬以长出原书上下寸余的白纸,再将长出部分与原书页裱平,然后重新裁切装订。因其衬纸洁白如玉,亮丽鲜明,故又有“金镶玉”之美称。 
线装——与包背装折法相同,书背不再糊纸,而是打孔穿线,便于翻阅而不易分散。有时还在上下角用绢或绫包角。缺点是改装次数若过多,则书背针眼重重,书容易受损。
上一个:不同类型的图书与开本
下一个:图书的构成要素
相关信息推荐
 

BACK TOP
收缩
  • 咨询电话

  • 4006568389
  • 18911923848
  • 微信咨询扫一扫